现在如果还能遇到骂你的厨房老大,请珍惜!
来源:红厨网
2025-05-26 17:27:39
现在的后厨,你还有遇到过这种老大吗?他们不苟言笑,做事雷厉风行,对出品要求甚高,对下属要求严格甚至严厉,犯错会直接了当地指出,甚至当众怒骂,令人心生敬畏,让人不敢轻易犯错。
如果遇到这种厨房老大,你会怎么做?
当代厨房现状:
骂声少了,传承少了
一位从业20年的粤菜老师傅跟红厨网感慨,“现在后厨安静得只能听到炉灶声”,而且这种现象近些年越来越普遍。
过去的后厨不止有烈火烹油声,更能听到厨房老大“动作快点啊”“你能不能干不能干就滚”“做了这么久还犯这样的错”的怒吼,偶尔还会听到老大摔盆摔碗的声音,当众责骂发脾气是很多年来厨师行业的传统方式,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前些年因一道被做得水汪汪的啫啫煲狂K手下而一夜被网爆的那个厨房老大。
但好像自从那次网上曝光后,整个行业的厨房老大管理风格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,从打骂中传授知识、传承厨艺,变成用日常会议布置任务、用绩效代替责备,即便是入行许久的年轻人犯错,厨房老大也不再当众批评,而是变成“微笑提醒”或“私下复盘”。
矛盾随之而来,有人痛心“没人敢管了”,有年轻厨师抱怨“学不到真本事”。红厨网了解到,某酒店品牌2023年内部调研显示,73%的“95后”厨师认为上级“缺乏威慑力”,但同时65%的人承认“没人指出我的技术漏洞”。
这种看似割裂的调研数据背后,其实是行业管理逻辑的深层剧变。
“我们当年学艺被骂是常态,现在年轻人大多不爱做这一行,骂不得。”云南省餐美协粤菜名厨分会会长陈海星告诉红厨网。
过去教育资源有限,70、80后厨师大多是为了学一门谋生手艺入行。陈海星告诉红厨网,为了谋生,自然要学会“听话”和“低头做人”。加上老一辈厨师文化程度不高,性格大多火爆,又不耐心,所以经常出现怒骂犯错手下的情况,丝毫不留情面。
“再加上过去老一辈厨师对出品要求极其严格,因为他们知道出品事关餐企生存,而餐企生存又关乎每一个人的饭碗,所以对待出品一丝不苟,也导致手下犯错就很容易踩到他们雷区。”
而90后、00后厨师成长于物质丰裕时代,职业选择更多元,对尊严的敏感度也远超上一辈。
陈海星表示,现在年轻一辈独生子女多,讲求个人尊严,而且职业选择多,很多情况不一定能坚持做厨师、学手艺,再加上现在网络发达,很多配方、手艺都公开出来,大家都能学到。
“不管这些配方对不对、手艺有没有保留,起码年轻人看完多少能学到皮毛,心里对严格管理那一套更加看不上,要是敢骂一句,他们就敢立马辞职不干,都知道现在缺人,所以都不会再用老一套管理方法。”
这也导致当“严厉管教”遭遇“尊重需求”,厨房老大被迫从“严格管理”转向“柔性话术”。
被迫无奈的温柔管理
或正在“杀死”厨艺传承
餐饮普遍内卷的大环境里,零失误成为铁律,既然不能用打骂的管理手段,要想带出能做事的团队,就只能靠规章制度执行,但其中也有副作用。
比如现在餐饮行业,越来越偏向用公司化管理,以及实现制度驱动下的标准化生产流程,确实让厨房运作变成一台精密仪器,现在的厨房老大也更倾向系统化方式管理,而非靠“骂声”强化年轻厨师的肌肉记忆。
深圳大中华区希尔顿酒店兰亭潮餐厅主厨李焱就告诉红厨网,目前他的管理已经正式将228道经典菜品的操作标准制作成AR可视化教程,通过智能厨具传感器实时纠偏,减少人为监管压力,也为柔性管理释放空间。
但这种流水线式生产似乎也存在一定副作用,一道菜核心是按sop执行出来,变得没有“人情味”,没有厨师个人风格。
另一方面,管理风格的转变,一定程度也导致厨艺传承的效率变慢。
“成都工匠”刘俊良告诉红厨网,现在年轻厨师成长路径不同,他们创新能力、学习能力更强,更偏向通过制作创新菜、融合菜等途径快速打响名气,获得高收入,再转向学习挖掘传统菜和传统手艺。
“但很多人获得高收入后会陷入舒适区,不重视传统手艺、传统菜,只有需要考证时才会学一下,久而久之老一辈厨艺传承就会断代。”
陈海星也表示,以前被要求的是基本功足够扎实,才能上灶,但现在机遇很多,诱惑也变多,年轻人都很急躁,经常能听见年轻厨师入行三年做老大的故事,但实际上观察到的情况恰恰相反,基础完全没打牢,甚至很多传统菜都不会做,只是靠上网、借鉴这些“捷径”去学皮毛,然后推一些不伦不类的“创新菜”“融合菜”。
“所以现在实际上真正传统手艺的传承,是慢很多,刀工、勺功、火候掌握这些都需要时间积累,需要熟能生巧,没有速成可言。”
当“电子菜谱”取代口耳相传,老厨师的隐性知识面临消亡危机。
老一辈的管理方式
到底还适用不适用?
这是一个巨大的争议,没有训骂声的后厨,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?相信厨师朋友有自己的观点。
有厨友表示,过去老员工为了工作会自觉加班,现在年轻人觉得累就直接集体辞职。“有时候用语言施压能够试出一个人的抗压能力,能够让年轻人更好地感受到责骂背后的良苦用心,就像运动员要负重跑,不能抗压的人很难适应现代普遍高压的社会环境。”
但是如今社会,一味的打骂,又很难服众。
刘俊良告诉红厨网,现在信息发达,年轻人看得很透,相互之间也会交流,厨房老大要想服众无非三点,要么能教真技术,要么能让他们赚到钱,要么酒店本身或者老大本身有知名度,有品牌效应,跟着学跟着干能有更好的发展。
“我管理团队也比较简单,技术没有保留地教,有机会就鼓励年轻人去独自尝试,从而快速成长,我自己本身也要一直学习进步去提升自我,所以我带的团队都很稳定,有好几个骨干都是从十几岁开始跟我的人。”
陈海星表示,过去纯靠骂来让大家学技术的方式肯定不适用了。
“以前为了学艺,要帮师傅洗衣服,请师傅吃夜宵、抽烟喝茶,日常工作听话,师傅才肯教,现在到我们,就要耐心教年轻人,时代完全不一样了。”
陈海星目前的管理风格则更加中性,入职培训做扎实,规章制度墙上展现,一切以规章制度执行,犯错第一次警告,第二次罚款,第三次辞退。
“像我带团队,只要有新人就立马做培训,达标才上岗,日常工作里亲力亲为,共同进退,要加班一起加班,有问题一起解决,每季度推新菜研发新菜也是全员参与,让年轻人能够毫无保留地学到东西。”
李焱也会通过设置"厨艺学分制",让年轻人能够积极参与研发新菜品,再通过学分制的方式,获得集团内部认证、晋升机会与外派深造等福利。另一方面还会在每周例会上,增加"灶台边的对话"环节,主厨需在实操中同步指导,将技术传承融入工作场景,而非单纯说教责骂。
除了以上师傅分享的新管理方式外,红厨网还了解到,国外厨行还有一种叫“匠人预科班”的模式,或许值得借鉴——学徒需经历3个月“观察期”,期间可以提问、质疑甚至顶撞师傅,但每晚必须提交技术笔记。这种“有限对抗”既保留了经验传递的锋利度,又规避了情绪伤害。
要知道,要求不高的老大看似对手下好,却是对下属的成长极不负责的一种态度。因为做老好人非常简单,做一个让下属喜欢的老大,每天跟下属一起嘻嘻哈哈就行,对下属做的出品也没什么要求,这实际上只不过是用“打工”心态去应对自己的管理工作,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。
相反,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大,或许不再打骂手下,但态度一定是不好的,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对出品要求就极其严格,自然希望教出来的手下也有这样的工作态度,是不断的考核下属、要求下属;对下属高要求、高目标、高标准,逼迫手下成长,让他们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里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。
结语
那些敢骂人的老师傅,本质上是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对抗行业异化——他们的怒吼责骂确实是情绪宣泄,但也是对食材的敬畏、对好出品的执念、对技艺传承的焦虑。
社会发展迅速,骂人肯定不对,但如果你刚好遇到一个愿意把情绪写在脸上的厨房老大,愿意黑着脸憋住脏话指出你的错误,愿意下班后留你在厨房手把手教你切菜、颠勺的,请珍惜!
本文配图来源图虫·创意
未经允许禁止转载
(作者:朱玉,编辑:青青,题图来源:图虫·创意)
赞
|0收藏
|0